大爱乐享丨遇鉴崇明最炫民俗风民俗文化;一个民族、一个地域,其文化最本原、最朴素的模样由民俗勾勒而成。与阳春白雪的诗词歌赋、高雅戏曲不同,民俗所承载的文化记忆与故乡情结属于大众,塑造着风土人情,造就精神传统和人文性格。一出扁担戏演绎数百年来的民间风情;难忘的印糕香飘起江南水乡的软糯气息......当“海上花岛”成为崇明新时代的代名词,民俗便是我们于新生中品味底蕴的最佳方式。 11月28日,崇明岛大爱城暖冬社群计划之遇鉴崇明系列活动之最炫民俗风,与大爱赴约,走进三民文化村,启封民俗印记,在体验中传承人文。走进三民文化村;作为“东海瀛州”的崇明岛,不仅是上海的生态腹地,还是一个优秀的收藏基地,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、展示和传承的重要据点。位于崇明的三民文化村便是上海民间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,2011年获评上海市文化产业园区、2014年获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、2016年成为上海市级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。 三民文化村全称江南三民文化村。说起上海民俗,华东师范大学教授、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会长仲富兰认为“上海民俗格调底蕴就是江南文化”。文化村以江南地区传统的民间、民俗、民族文化元素为主题,拥有中华龙宫、崇明土布馆、如诗根艺馆、长寿博物馆、行知社会生活园以及具有江南代表性的56个系列展示馆。流连于文化村内,眼前的展品与游艺活动在脑海中重构起过去江南地区人们的衣、食、住、行、艺、玩等方方面面。崇明灶花、雕花老床、崇明土布、扁担戏都是历史的缩影,在当今传递着民族文化的力量。大爱居民同行,漫步于此,为现代生活赋予格外的意义。 重拾江南民俗;“印糕切伐印糕”,这是很多人儿时常听到的一句叫卖声。卖糕人穿梭在弄堂里,担着香糯软甜的味道,孩子闻声跑到门前,这样的画面勾起了属于关于老江南、老崇明的回忆。一块印糕,黏着的不仅是米粉与豆沙,更是一方水土的文化语码。来到三民文化村,我们将亲手做印糕,犒赏与传统味道久别的味蕾。印糕只是众多民俗中的一角,不妨以身心发掘更多江南记忆。遇鉴崇明系列活动上一期,大爱居民与土布结缘,本次体验行,我们将循古辟新,以布为画,在土布贴画中构建梦之艺境。 说起民俗,也不得不提起舞龙这一项活动。龙是华夏民族的图腾,春节、二月、端午.....喜庆之日,总要以舞龙助兴、祈福。扁担戏则是传统戏曲中特色木偶戏的一种,一根扁担挑起全部家当:乐器、影人、道具、小型舞台,我们将在扁担戏中,探索传统戏曲的巧艺心思;踩高跷、推铁环......各类特色活动将绽放被时光“尘封”的精彩。比印糕、扁担戏之类更“接地气”的当属农耕文化。崇明岛·大爱城为大爱居民巨制约1500亩田园,都市之中可梦而不可及的“归田园居”,便在稻田里、菜园里的俯仰之间。本次活动贯彻田园之乐,大爱居民在体验民俗之外,也将在农事采摘中感受农耕文化与丰收回忆。 崇明岛大爱城一直以生态与人文为本色构建乐享社区,为大爱居民擘画一方田园,也灌注人文韵味。栖息于岛上一片宁静之地,时常回望属于江南的或民族的文化,生活的内涵便也丰富了起来。11月28日,遇鉴崇明,遇鉴美好。
|